二次世界大戰結朿後,香港的工業開始興起。但是那時工人處在最低層,勞工階層飽受剝削,職業生活完全沒有保障。在內地此起彼落的工人運動影響下,香港工人意識到,要擺脫任人魚肉的命運,只有團結起來,組織工會,才是最佳出路。 中電、港燈、電話、電車和煤氣等公司都是香港老牌的英資企業,但是也和其他行業一樣,工人的職業無保障,生活待遇差,為了企業工人的切身利益,為了領導工人向資方爭取合理權益,當時中電、港燈、電訊、電車及煤氣等員工,分別組成工會,領導工人向資方爭取合理權益。中電、港燈、電話、電車及煤氣等企業工會成立後,聯系緊密,互相支援,為爭取和維護企業工人的合理權益,作出了不少貢獻,在香港工運史上,被稱為「四電一煤」,影響頗為深遠。1985年8月,五間工會合組成立《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》。1992年7月,香港氣體燃料工程員工協會;1994年11月,香港通訊業人員協會成立;兩會亦隨即成為聯合會的友會,並在聯合會會址辦公。
聯合會的組成是為香港有關公共事業工會會務進行研討及提供咨詢,加強工會教育活動,以增進工會間的了解,互相合作,發掘培養工會人才。另一方面,聯系各成員工會統籌互惠的跨會福利工作和康樂、宣傳、及出版等活動,共同研究有關本業工人權益問題,以維護員工合理權益。
聯合會的成立,加強了工會間的聯系、合作和互相支援,進一步發揮了工會的功能,培養了人才。活躍了工會,聯系了會員群眾。為了進一步開展青年工人的工作,聯合會於 1987年及1992年,在香港工會聯合會的協助下,先後舉辦了兩次「香港公共事業職工田徑運動會」,受到歡迎,開創了工人田徑運動會的先河。隨後成立聯合會成立了康樂組,協助各屬會舉辦各項戶外活動。
聯合會還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,例如發動各屬會會員參與華東籌款賑災、支持「希望工程」助學計劃,參與香港工聯會的發起的各項活動;支持電訊工會在江西省籌建「成真小學」;在中英簽署聯合聲明後,聯合會積極參與有關制定基本法的各項活動;在過渡期內,廣泛宣揚《一國兩制、港人治港》的觀念,積極參與社會事務,號召員工參與選民登記、投票支持愛國愛港人士參與各級議會選舉,使《一國兩制、港人治港》得以實現。 |